太友帮_专业网站建设开发公司
优质网站建设供应商

东莞力争3年打造审批流程最优开办企业最快多个事项“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

 

深化网上办事服务,建成广东政务服务网东莞分厅,共进驻59个部门,可在线办理事项共1306项,其中进驻行政许可事项915项,实现网上在线办理828项,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 2019年,实现80%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受理,80%政务服务事项跨镇通办。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营商环境仍然是一个大力关注的高频词。 2018年以来,东莞专注于简化审批,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投资和业务发展。作为广东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东莞提出争取用3年时间把东莞建设成为审批流程最好、开办企业最快、收费项目最少、最低的运营成本,最高的服务效率,为商务人士提供最便捷的商务环境。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11日,东莞市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李志军就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构建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等热点问题接受南方+专访,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他表示,市政数据管理局将全面加强执行力建设,努力为企业和群众营造便捷舒适的营商环境,推动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群众办事更方便

1112项“最多跑一次”,828个行政许可可在线上办

记者:2018年,东莞被列为我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的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去年以来,东莞在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志军:我们可以用“少”、“薄”、“短”、“近”四个字来概括东莞提升政府服务效率的成效:

首先,群众办事跑动的次数减少了。东莞推进企业和政府“最多跑一次”改革,整理发布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清单1462项,符合要求的共1112项,实现比例达到76%。深化网上办事,成立广东省政务服务网东莞分局,进驻59个部门,可网上办理共1306件,其中行政许可事项915件,网上办理828件,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高达90.49%。深度对接“粤省事”微信小程序上线168条,推动“指尖办”服务落地。

其次,群众提交的材料薄了。东莞大力简化认证材料,筛选出群众和企业反复提交的487件认证材料,精简为200件,进一步清理优化前置条件、材料、环节,简化优化业务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困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用证#东莞网站优化#,推动落实信息共享、网络核查、主动调查、通知承诺等,先后取消证明事项261项。

第三个原因是群众办事时间短。东莞聚焦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难点”,大幅压缩办事时限。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公章、申请发票三个环节,5个工作日内完成。房地产登记便利性得到有效提升,一手住房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按揭转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内完成,一般存量商品房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 实施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推动建设项目办理和审批时间减少50%以上。

第四,群众办事离家很近。启动市民服务中心办公厅建设,建成启用34个镇街道(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和586个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实体办公厅镇村级全覆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受理纳入综合窗口,探索“前台综合接待、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工作模式,实现“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所有事”,优化简政放权机制,增强城镇街道政府服务承接能力,办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体量大、社会需求大的事项,加大放权力度,实现“就近办事”。

完善政务服务软硬件

打造“智慧政务服务大厅”,以“公众为中心”优化审批流程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包括实施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现一站式运营。确实需要到现场去做。要求“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今年是东莞市委提出的又一个“执行力建设年”。东莞市市政数据管理局正在部署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建设执行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李志军:为了让企业和市民更方便、更舒心,我们将建设高标准的政务服务平台,由市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村镇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平台三部分组成。

东莞网站推广优化_东莞网站关键词优化_东莞网站优化

一是加快市民服务中心办公大厅建设。以高标准、创一流要求,规范政务服务项目,规范窗口服务,规范审批程序,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信息数据共享,线上线下融合,规范建设,着力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成为全国一流的“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大厅预计于今年6月底向公众开放,计划设置255个窗口。除公安、税务等专业化程度高的事项外,其余政务服务项目实行全窗口一体化,深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业务运营模式。

二是加强乡镇办公大厅建设。加强镇级综合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推动市镇两级所有服务窗口和政府服务进入中心,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全面建设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分离试行机制,推进综合受理、服务一体化。 2019年,综合窗口受理80%的政务服务项目,跨镇受理80%的政务服务项目。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各项直接面向群众、量大、方便快捷的各项事务依法下放到各镇街道。 并进驻综合服务中心,让城镇“一门式一网式” 政务服务工程延伸至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

三是优化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上办公厅功能优化,进一步扩大电子档案、电子证书、电子印章等电子数据使用,实现网上政务全覆盖着力提高整体网上办理率和网上办理率。着力建设“一门集中、一网受理、一窗通办”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市跨乡镇远程处理、跨级联动处理、跨部门协同处理。提高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 2019年80%的政务服务将实现线上化。

今年,在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同时,实施《东莞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案》,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政府基础设施和平台,推动政府信息互联共享,打破数据孤岛。加快推进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拓展移动政务服务广度和深度,拓展小程序、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助终端等多种渠道,推出医保等民生领域200余件,公安、人事、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移动办事”和“指尖办事”。建设完善“莞家政务”政务服务APP,打造集市民服务预约与账号、办事指南查询、生活服务、咨询投诉于一体的政民互动平台。

记者:有了高标准的政务服务平台硬件,软件将如何提升?

李志军:我们将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高效化、服务流程优化全流程优质化。

依托市民服务中心办公厅和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研究制定标准化建设指南,全面部署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研究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充分利用先进城市的优秀经验,明确市、镇、村权限划分,理顺职能权限。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编制统一办事指南,推进省、市、乡三级同项目名称、代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的统一。建立全市政务服务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政务服务项目按地区、层级、渠道发布的同源、更新同步,逐步实现同项无差别受理、统一处理、统一评价标准。

转变审批流程设计重构理念,由原来的“以部门为中心”转变为“以行政对口为中心”,实施“以公众为中心”的审批流程优化,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优化办理处理、简化认证材料,缩短审批时间。结合建设项目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平行审批和协同审批。根据企业设立、不动产登记等政务服务主题,牵头部门探索提出相应的办理条件、申请条件和程序,各有关部门予以配合。形成公开、透明、清晰、通俗易懂的服务“小圈子”,实现各标的“一表申请、统一受理、并行审批、统一出证”,全链条“索引式”服务模式。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务服务“好坏评价”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东莞下一步将如何实施?

李志军:我们政务服务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是方便群众办事。建立政务服务“好坏评价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开展政府服务评价工作,将人民群众对服务的直接感受纳入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政务服务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的窗口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实行月、季、年考核工作机制。实行多种评价方式并行,以民主评价、群众满意度评价为重点,充分发挥社会评价作用,重视窗口服务质量评价。建立城镇评价大数据分析机制,横向和纵向综合分析,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倒逼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强工作协调,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建设。依托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完善政务服务电子监管体系,实现登记、受理、审查、审批、结算等业务全流程在线流转,审批全过程留痕,规范行政权力管理工作,构建无缝监管网络。创新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等监管方式,推进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动审批监管全覆盖、过程监管全记录。可以共享、分析和使用监管数据。预警,提升全市跨部门、跨层级协同监管能力。

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公司办理事项和审批时限减少50%以上,试点区正式启动

记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全过程审批时间大大缩短”。去年,东莞成为全省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试点。试点成效如何?今年有哪些新的部署措施?

李志军:2018年,东莞被列为全省三个开展建设项目审批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提出打造全国珠江三角洲最快、最好的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服务。已完成审批和梳理问题,利用综合政务服务平台,组织部门集中办公、建设松山湖市级先行区和对外经营等,实现了减少建设项目办理事项和审批时限的超过50%工作目标。

目前,东莞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162项优化调整为60项,下降63%。在松山湖市级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验区,启动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一个窗口收件、一份办事指南、一张审批表格,一套审批材料”完成申报项目的审批。试验区试运行以来,共成功办理业务885项,为84家企业办理审批服务,建设项目办理事项和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例如,“固定资产节能审查”从改革前的审批需要近2个月的变成当天完成,进行了优化。 “施工许可阶段”与审批并行实施,6个工作日内可出证。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项目由改革前的19份招标资料调整为2份招标资料。窗口受理时间平均为10分钟,企业投资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3月15日起,松山湖市政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验区将从试运行阶段进入正式运营阶段,进一步整合各业务部门建设项目相关事项和窗口服务,过渡到试验区大厅,为所有市政服务创造一个亮点。

此外,东莞还在试验区成立了代理服务核心团队,实施东莞建设项目报批代理服务,为符合代理范围的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协助,并全程跟踪协助服务。出台《东莞市重大工业项目前置审批办法》,为企业重大工业项目前置审批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前置审批程序和投标材料准备,减少了不规范材料、准备质量差、反复修改问题。 .

2019年,为推进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改革统筹,结合城市更新要求,完善土地供给机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衔接各类专项规划,统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和农村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在相同的空间基础上。总体规划以及环保、林业、水利、海洋等部门的规划,营造了理想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蓝图”。

二是加快项目生成。依托全市“三合一”空间信息平台,建立多部门协同项目生成机制,统筹项目招商、选址、用地指标等建设条件,确保招商项目前期谋划现阶段满足并行综合审批条件,避免审批过程中相互“打架”。

三是强化代理服务水平,全面总结代理经验,形成规范的代理流程和业务知识体系,壮大代理团队,通过演示和讲座全面提升代理团队综合服务水平。

四是学习借鉴厦门的项目生成机制、广州的国土资源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制度、深圳的事前事后定位等国内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机制,杭州市与南京市等建立代理服务机构,充分研究与我市改革成果相结合#东莞网站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记者】郭文君

【摄影】孙俊杰

【作者】 郭文君 孙俊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注意: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处理

服务热线

15928132840

SEO网站优化

网站建设服务

小程序服务

项目定制化服务

太友帮客服微信_专业网站建设开发公司

客服微信